首页中心概况党群建设检测项目法规标准业务知识质量体系办事指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银河线路检测备用 关于印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8-06-28]  来源:河质院

各系(部、处、室),各直属单位:

《银河线路检测备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学院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力量落实到位,确保“十三五”期间学院事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银河线路检测备用

2018年6月25日

银河线路检测备用“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走质量强国、质量强省之路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社会共识。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以质量教育和质量服务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走向,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创质量行业品牌、建优质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河南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带领全院教职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创新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围绕社会各行业对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育人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探索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务实奋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育人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开创了人心思进、和谐稳定的工作新局面。

(一)办学规模和育人质量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河南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和“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为“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目前,共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院级特色专业。学院基本形成了工学专业、经济学专业、管理学和法学专业并存,岗位专业技能教育同质量专业教育并举的特色专业体系。五年来,累计培养普通类毕业生1.5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荣获2012年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和院级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加强,购置了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了互通互用平台。组织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培训,已有192名专职教师开通课程170门。突出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测试,对部分专业课程实施“课程考核+技能证书”的考核模式。在省、市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共获得一等奖4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5次,优秀奖10次,团体奖1次。顺利通过了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中期检查。

(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一是突出质量专业特色,强化工科、管理学科和法学学科专业,兼顾文科和理科专业,依托质量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全社会各行业对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职业岗位专业技能和质量专业技能并重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三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了自我约束和监督的机制。《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和《食品营养与卫生》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荣获“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

学院不断完善专业布局,凸显质量类专业特色和优势,推动专业设置与我市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食品五大产业集群的有效对接。探索“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质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等质量知识教育逐步融入各个专业建设之中,使每个专业形成以职业岗位专业技能为主体、质量专业为支撑、素质教育贯穿全过程的复合专业体系。使学生既具备一定的职业岗位专业技能,又具备质量管理意识和标准化意识,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院现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由“十一五”的3个增加到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增加到4个。

(三)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学院继续实施引智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和实践锻炼工程,高、中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4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60人。五年来,学院新增教授 12名,副教授63名。有生产实践经历专任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50%以上;学院组织700余名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全国职教先进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入选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库等荣誉。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更趋合理,素质明显提高。

(四)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五年来,学院新增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增至4.3亿多元。拥有图书资料共计40多万册、电子图书2023.00G。建有较完备的校园网、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等电子信息交流平台。拥有食品微生物检验、电器安全性能检测等90个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引进社会资金完成了学生一餐厅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经营体制改革,食检中心大楼和改造后的东操场已投入使用,校园监控系统投入使用等,使学院的办学条件实现历史性的好转。

(五)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教集团带动下的校企合作取得明显实效

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大会,目前,理事会成员单位132家,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余家,骨干专业基本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形成了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为纽带的“产、教、研”联合体。学院先后与双汇集团、伊利集团、美的集团、清华IT、北京海天装饰集团、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与郑州航空港区、省内多家产业集聚区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我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与平顶山市房产局合作成立了“平顶山市物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案例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于2013年12月在顺德全国职业教育成果交流会上进行了展示。

(六)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322篇,省市级课题立项237项。与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平顶山开元特种石墨有限公司开展《等静压设备改造项目》,与平顶山万道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海水淡化生产工艺设备开发及应用项目》。学院与河南领航信息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的《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考试系统的研发》获得市科技计划立项。与平顶山姚孟电力铸造有限公司、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尺度终止的平面度误差评定与3D虚拟技术》和与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顶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合作开展的项目《乳制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新体系研究与应用》顺利结项。

(七)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大、继续教育部、质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各系(部)把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的一项重要功能,积极扩大成人教育规模,参与国家、省、市与质量相关项目的建设,培训各类学员。学院牵头成立了平顶山市质量教育协会,先后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及省工业与信息化厅等部门安排的《品牌评价 品牌价值评价要素》等四项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参加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预验收工作;参与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和平顶山、郑州、漯河、南阳等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参与了平顶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体系认证企业的监督审核工作。积极参与世界计量日、全国质量月、世界标准化日、平顶山市区质量法律法规社会普法宣传等活动,对我市中学部分新生开展了质量教育系列讲座。五年来,累计培训各类学员2万多人次,被评为“平顶山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和“平顶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向社会展示了学院的培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经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帮助学院化解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筹措资金2.6亿元用于归还部分欠款,置换高息借贷,使学院负债由4.1亿元减至3.5亿元,且每年将减少利息支出2000多万元。安排将学院闲置存量资产进行处置,所得收益用于偿还校内外遗留债务,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九)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建设,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各级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广大教职工生思想稳定,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坚持抓好主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整洁的校园文明环境,各项工作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3年获得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十二五”,是我们和衷共济、克坚攻难的五年,是我们破解瓶颈、共谋发展的五年,是我们严格管理、步入规范的五年。这五年,在全体教职工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项目优秀单位”、“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第三批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第三批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平顶山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派出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质量强企,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质量监管,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质量提升,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核心在于提高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质量;在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取胜,重点在质量。维护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享受质量成果,是“十三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质量专业人才是全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都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凸显了加快学院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省五大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平顶山乃至全省将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综合创新力和服务水平。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过程中,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为学院举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政策的制定明确了“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职教发展方向。表明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大力增强高职教育活力,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为加快学院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学院发展存在的不足:办学特色还不够突出,特色专业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结构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还不太适应;专业师资队伍整体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依然薄弱;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人才培养模式与需求对接不够;与国家经济发展走出去的“一带一路”战略,还不适应;内部管理亟待加强;招生就业的科学预测分析和跟踪研究力度不够;财务状况吃紧的局面尚未彻底改观。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

三、“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办学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为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劳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为平台,以教学诊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努力把学院建成为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创造条件冲击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向着“特色鲜明、中原著名、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注重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坚持创新发展。树立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与贡献度。

3.坚持教学中心。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4.坚持突出特色。树立大质量理念,加强质量教育,提升教师的质量服务能力,打造质量特色校园文化,培育有质量素养的学生。

5.坚持开放合作。迎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走出去,为国际化办学,迈出坚实的步伐。充分发挥学院资源优势,主动实现对社会开放;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内部运行的体制机制,促进职教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纳优质办学资源,加强校企、校校合作,增强办学实力。

6.坚持依法办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学院《章程》,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学院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三)办学定位

以“准质量度,善物世人”为办学宗旨,以“质量重于泰山”为校训,立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以工学为主体,以质量为特色,构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土木建筑、食品药品农产品、财经商贸管理、旅游服务等专业大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构建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岗位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服务并举,形成“综合、特色、质量、效益”工科为主综合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和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使学院成为区域性产业技术与管理、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质量检测检验技术方面知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四)发展目标

紧贴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狠抓招生和就业两项重点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内涵质量建设,竭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代青年自主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现代优质职业名校。

教育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十三五期间,普通专科在校生逐步达到12000人左右,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稳定在6000人以上,各类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年度总规模达到12000人,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质量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以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对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全社会各行业对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岗位专业技能和质量专业技能并重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巩固提升现有专业,增设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加强质量专业建设,稳定招生的高职专业数量达到50个左右,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智能制造、质量管理、“互联网+”、食品药品加工与检测、土木工程和旅游服务6个品牌专业群,建成3个省级骨干专业、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工商企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筑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校企合作单位40—50家,依托行业大型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紧密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5—10个。积极融入各类产业集聚区,建成与专业和课程相适应、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和岗位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各类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20个以上,实验实训课开课率达100%。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要分别具有质量工程师、计量检定员、计量考评员、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质量法律律师等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和各自专业的职业资格,打造具备具体专业素质和质量专业素质并重的复合型省级教学团队。生师比达到18:1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95%以上,院级教学名师或技能大师达到10人左右,省级2人,国家级1人。

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建设。依托特色专业群,建成科研创新团队5—8个;打造高标准的科研管理平台;制定、修订科研管理制度8项,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承担省部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200项;开展横向技术服务、委托合作等研发项目25项;申报省级以上奖励不少于5项;发表论文50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专著6部;师生申请专利不少于2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以上;组织开展学术、技术讲座20次,完成成果转化15项,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教学生活设施,改善现有教学生活条件,探索政府和学院共建模式,争取体育训练馆尽早投入使用。馆藏纸质图书资料达到5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量超过4000G。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平台、教育技术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形成新格局。按照专业建设标准,扩建校内实训中心和仿真型实训平台,确保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6000元。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全面启动新校区筹建工作,扩展新的发展空间。

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建设。适应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实施,积极筹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培训交流,切实迈开国际化办学的步伐。

四、“十三五”发展的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院要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工作任务和项目,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和专业群,如智能制造、质量管理、“互联网+”、食品药品加工与检测、土木工程和旅游服务等6个专业群。推动专业设置与我市“5+5”现代工业体系有效对接,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整合高度相似专业,淘汰规模过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弱势专业。到“十三五”末,增设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市政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等12个专业。启动“名优专业群”建设工程,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名优专业群建设。

2.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河南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围绕平顶山市五大产业集聚区,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继续完善以工学为主体,以质量为特色,构建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等专业大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形成“规模、特色、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格局。

3.推动国家和河南省产业发展急需的名优专业建设。要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相关专业建设。要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年,建成机电一体化、食品营养与检测、工商企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方向)等3个省级骨干专业。

4.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课程建设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学优质的课程资源,完善省、院二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制定院、系两级课程建设规划,启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到2020年,开发建设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启动名优课程建设工程,评选出名优课程,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名优课程建设。

5.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觉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实施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大力推进模块化课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学院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优势,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过程和产业运营过程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从2018年开始,开展名优教法(教学模式)评选工程,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资助教法研究和优秀教法改进和推广。

6.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推进学院实训装备的合理配置和衔接共享,分专业(群)建设公共实训中心,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启动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建设5个左右具备教学、生产、培训和鉴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其中重点建设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快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科研中心建设步伐,发挥其在教学实习实训中的积极作用。实施名优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名优实训基地建设和维护。

7.抓好学生技能竞赛。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机制。完善大赛培训、选拔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技能竞赛月”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训练水平和参赛成绩。到“十三五”末,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0项以上,其他类别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项以上。建立完善教师和学生技能竞赛奖励促进办法,优秀技能教师纳入名优教师工程予以奖励。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励的学生纳入名优学生工程,给予物质和名誉奖励,且在国家级、省级奖学金评选时与技能竞赛挂钩。

8.建设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依托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召开第三届理事会议,完成换届工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过程和产业运营过程相融合,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把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为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9.以诊改为契机,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教学纪律和学习纪律,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和完善听课制度,做好教学秩序专项整顿,加强教学督导。加大考试改革力度,加强能力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成绩管理,确保毕业生质量。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

1.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加强师德宣传引导,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师德监督问责,引导教师积极争做“四有”教师。以师德为主要依据评选全校“优秀师德教师” “全院最美教师”,纳入名优教师工程予以奖励。

2.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认定奖励办法,建立健全院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聘任制度。把教学名师作为名优教师工程的主要对象,实施教学名优教师选拔推评工程,鼓励教师热爱教学,成就名师。引导教师作好职业生涯规划,认真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组织好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学院培训工作。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每5年一个周期、不少于360学时(其中在企业的培训学习不少于240学时)的全员培训,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2018年以后逐步把教师企业实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条件。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鼓励辅导员通过业务培训、技能竞赛、参与科研等方式,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逐步实现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按照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建立健全辅导员培养发展、考核激励、津贴待遇、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保障机制。优秀辅导员纳入院级名优教师和优秀教师工程统一管理奖励。

4.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修订《银河线路检测备用党政干部选拔与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院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集中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建立创新机制、强化职责要求和严格督导检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促进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

5.扎实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学院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网络评论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每年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走进基地,接受教育,评选优秀校外实践实训教育基地。

(三)强化学生服务与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加强思政网络教育,健全学生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2.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困难学生资助服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高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与措施,不断完善和规范资助机制。修订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继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为一体的资助体系。

3.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进一步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新途径,构建科学规范、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职场体验活动,创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体育、艺术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加强学风建设,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适时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和学生管理工作会。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广大学生。

4.加强社团建设与管理。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注重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突出精品特色,把各类社团活动作为培养兴趣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抓紧抓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十三五”末,在校学生参加社团比例达到80%。

(四)强化科研工作力度,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1.加大科研管理平台建设投入,丰富平台管理功能。在现有科研管理平台功能和投入的基础上,投入3万元,实现科研管理系统和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对接;实现全方位的科研信息共享,提高科研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名优科研成果评选认定工程,对于获奖级别高、课题有价值的名优成果,学院要加大奖励力度。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学院国际化发展。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根据专业系部的专业特点,建设校内专业科研团队,与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企业科研力量合作,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科研团队,投入科研团队建设资金80万。通过组织科研技术讲座、学术报告、选派教师到科研机构培养锻炼,提升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

3.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创新科技管理服务模式,构建有利于研究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省市纵向课题申报同时,加大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企业横向课题立项研究和院级教学管理方面课题立项研究;积极鼓励高职集团内的全方位合作,在科研合作、技术开发、人才共育、共建实体等方面,真正卓有成效,促进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引导教师科研选题向解决教学和生产实际问题方面更具针对性倾斜,提高研究应用价值和成果转化,力争实现院级和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转化率30%以上,纵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率有明显提高。

4.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科研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食品安全检测科研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合作,申请实验室CMA认证,积极创收,形成服务学院、服务社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综合性食品检测科研中心。

5.加强质量教育和研究工作。制定质量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规章制度,继续在全院有计划的开展《质量工程基础》《质量管理学》《质量法律法规》和一门结合专业的产品质量检测综合课程模块的教学工作,论证编写高职院校(我院)质量教育教材。稳定质量教育教师队伍,选派青年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条件到企业、质检部门实践锻炼。持续有效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探讨质量教育方式的多元化,采取讲座、参观、送课到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质量教育。积极参加河南省质量标杆、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工作,为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培训。组建研究团队,选择研究课题,争取在质量研究上出成果。

(五)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校园”。按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打造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校园。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校园”坚实的硬件基础。建成“校园一卡通工程”,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升级改造校园网主干设施,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室设施,建设一批智慧教室,为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升级完善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招生录取、迎新、住宿、收费、资助服务的全过程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智慧平台(统一数据平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学院各主要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开展数据治理,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

2.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引进国内外名校视频课程、通用主题素材库、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等优质资源,开发特色教学资源,建设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出台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办法,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完成教育部和省政府规定的目标任务,所有教师和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3.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主动探索MOOC、SPOC、微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新教学形态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全院教职工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参加全国和全省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鼓励教职工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

(六) 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1.推进高职招生考试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招生政策规定,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规范招生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学院普通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名左右。初步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遴选建设一批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立稳固的生源基地。

2.加大众创空间建设,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学院众创空间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在学院层面建设创客交流空间、路演厅和具有代表性的创客空间,引领专业系部双创空间建设。结合系部专业特点和实训条件,开辟系部创客空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校园内开展“全民创客”活动;培育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人员梯队。

3.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引导专业教师、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积极利用校友及各类合作共建单位资源,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成以“创新、转化、创业”为主线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4.改进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加大就业创业投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远程招聘室,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出台《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就业工作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为创业学生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质量博物馆、文化广场、校园道路、学生公寓、操场二期工程、实训楼、体育馆等项目建设和改造,加强水电网改造、校园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等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按照建筑节能规范加大新建和改建项目节能建设,强化节能减排。

2.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加大投入,增加纸质图书数量,改善馆藏结构。适应未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要求,加大对电子文献的采集力度,做好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工作。阅览座位达到2000个,期刊杂志1000种以上。保障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超星借阅机及云舟学习通每年及时更新与维护,提高教职工生的文献信息检索、查阅能力,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益。

3.完善综合性档案的利用。健全档案工作机构,完善档案工作制度,建立档案工作考核体系。丰富档案馆藏,优化资源结构,逐步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加强对易损档案和利用频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做好电子文件转换、归档及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及有效,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4.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校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校园预警和报警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范防控体系,通过技防、物防和人防的有机结合,推进校园叠加式防控。明确各单位安全责任人,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5.坚持发展与共享。要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在促进学院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全体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改善,在整体计划和资源配置上,统筹好事业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关系,统筹好工作设施改善和生活设施改善的关系,统筹好教学、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切实改进校园民生,把学院事业发展同维护和实现教职工生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着力改善教职工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高度重视教职工生的合理诉求,认真解决教职工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教职工生的生活质量、发展能力和幸福指数。根据学院财力,教职工绩效工资系数在原来基础上提高到1.5。

(八)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学院治理能力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院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贯彻落实学院章程,不断推进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院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继续坚持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向教职工生通报学院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保障学术委员会依照章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学院内部资源使用效益。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管理方式,强化人事、财务、资产管理,使学院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同系部共享师资和教学设备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做好群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关工委的职能和作用,形成学院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五、组织与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增强规划的战略管理,分解任务指标,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检查与评估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台账;三是将规划作为学院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规划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四是统筹学院资产财务工作,为规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二)加强舆论宣传

学院要面向广大教职工生,广泛宣传“十三五”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教职工生通报学院发展建设情况,在全院上下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浓厚氛围;将全院教职工生的思想认识、具体行动统一到提高质量、推动学院发展上,协调校内各方面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共同推进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加强目标管理

学院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要认真学习、深入研讨,根据学院总体规划制定并完成本单位、部门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做好规划的衔接与互动。

(四)强化财务管理,为改革与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加强学院财力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通过多种措施和渠道增加学院收入。充分挖掘学院和社会各方面资源,积极探索校园各类资源的有偿开发和利用。积极争取政府更大的经费支持,加大经营性资产及相关产业管理力度,确保学校资产保值增值。发掘学院形象、品牌、校友等有形或无形资源,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在校成立各类发展基金。深化预算决算制度,切实做好审计监察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与效益。增强资金统筹能力,依法理财,科学分配,控制支出,建设节约型校园,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学院各项发展目标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五)加强动态监控

将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控和反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与评估工作,完善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控反馈、评估制度,接受学院教代会、民主党派等组织和教职工生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规划实施和重大项目的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绩效评价。建立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校内外形势和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规划。


上一条:关于印发《银河线路检测备用党委印章使用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闭窗口

平顶山食品安全检测科研中心 地址:中国 平顶山 姚电大道 邮编:467000 办公电话:0375-7665696
邮箱:zlxysjzx2017@163.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河质院食检中心